2007年11月24日 星期六

文獻查證

文獻整理--傷口的照顧:
傷口的表皮細胞,會在48小時內將傷口密合,在這之前,術後所用的無菌敷料,提供傷口的保護。如果,沒有大量滲血或分泌物,通常,我們會在第3天進行第一次換藥,並觀察傷口情形,如果,傷口有紅腫情形,但沒有不正常分泌物,表示傷口可能有感染,可以使用靜脈抗生素控制,此時,檢視傷口頻率應增加,一旦有膿性分泌物滲出,表示傷口已經感染,應將傷口打開至皮下組織。
當傷口在術中發生感染,最好將皮膚及皮下組織縫合,或靠肉芽組織癒合。通常在營養情況良好時,傷口將快速癒合,通常不需也沒有方法,可加速傷口正常癒合。當營養不良時,將會影響傷口癒合,例如:缺乏維他命A,會減緩表皮化速度,缺乏維他命C時,將會影響膠原纖維合成。
文獻整理--傷口的拆線時間:
視不同部位的傷口拆線時間,有所不同,一般臉部傷口4-5天,軀幹約7-10天,上肢10-12天,下肢14天,尤其關節處,需更長時間癒合。若是,縫線處有感染,應立即拆線。
傷口強度,在術後前5天最小,15-20天迅速增強,之後,逐漸減緩直至兩年。通常,傷口在術後6-8週內,無法承受太強壓力,尤其,在老人及服用類固醇藥物病人,激烈過後也需延後。
適當的組織灌流,對傷口的癒合相當重要,尤其,下肢不良病人,應將下肢抬高,減少水腫。
文獻整理--如何選擇縫線:
所謂縫線,是一種用來綁紮血管、縫合肌肉及組織的材料。遠在公元前2千年,就有關於利用線和筋腱,來綁紮及縫合傷口的醫學記載。在綁紮及縫線方面,人類曾經使用過各種不同的材料,例如:金線、銀線、天然蠶絲、麻線、棉線、動物的筋腱和腸肌組織等,此外,還有其他材料。
手術時須使用何者縫線,依每位醫生的習慣,而有「縫線慣例」情形,也就是選用某種慣用的縫線,醫生也會依照專長不同,而會造成慣用縫線的不同。例如:婦科手術除了皮膚縫合,腸線是縫合肌肉組織層,最常使用的材料。而在外科手術方面,整形醫師多使用腸線、不鏽鋼或聚丙烯縫線,或是使用人工合成材料,如尼龍、多元酯纖維,那是因為肌肉組織,對合成材料反應最輕微的緣故。神經外科的話,則喜歡使用絲質縫線。所有縫線材料,對人體而言,都是外來物質,為使組織對縫線反應降至最低程度,故縫線時,會使用最細、最少的縫線,而且,還需有足夠的韌性,以保持傷口密合,直到痊癒為止。
文獻整理--拆線後注意事項:
拆線後要保持傷口周圍的乾淨,常注意多吃青菜和水果,對皮膚的癒合有幫助,紅腫又很癢千萬別再去抓它,請隔著紗布按壓幾下止癢(或擦拭生理食鹽水或優碘,做清潔止癢的工作),若是有紅腫情形,建議回醫院就診,讓醫生診察。

沒有留言: